牛皮癬,現代醫學稱為銀屑病,是一種常見的慢性、復發性、炎癥性皮膚病。中醫將牛皮癬分為多種證型,其中血虛型牛皮癬是臨床常見類型之一,多因久病體虛、氣血耗損或情志失調導致。以下從病因、癥狀、治療與調理等方面詳細介紹血虛型牛皮癬。
一、病因與病機
血虛型牛皮癬主要由于素體虛弱、久病不愈、失血過多或脾胃功能失調,導致氣血生化不足。血虛則肌膚失養,血燥生風,外感邪毒侵襲,從而引發皮膚病變。情緒波動、過度勞累、飲食不節等因素可加重病情。
二、主要癥狀
血虛型牛皮癬的典型癥狀包括:皮膚出現淡紅色或暗紅色斑塊,表面覆蓋少量銀白色鱗屑,剝脫后可見點狀出血;皮損多干燥、粗糙,伴有輕微瘙癢;患者常面色無華、頭暈心悸、乏力、指甲脆薄,舌質淡白,脈細弱。病程較長,易反復發作,秋冬季節加重。
三、中醫治療原則
中醫治療血虛型牛皮癬以“養血潤燥、祛風止癢”為主。常用方劑包括四物湯、當歸飲子等,藥物如當歸、熟地、白芍、川芎可補血活血;配合防風、白鮮皮等祛風藥。針灸、艾灸等外治法也可輔助改善氣血循環。治療需個體化,應在醫師指導下進行。
四、日常調理與預防
1. 飲食調理:多食用紅棗、黑芝麻、瘦肉、菠菜等補血食物,避免辛辣、油膩之品。
2. 生活規律:保持充足睡眠,避免過度勞累,適度運動以增強體質。
3. 情緒管理:減少壓力,保持心態平和,避免情志內傷。
4. 皮膚護理:使用溫和保濕產品,避免搔抓,防止感染。
血虛型牛皮癬需綜合治療與長期調理。患者應積極配合中醫治療,結合健康生活方式,以控制癥狀、減少復發。若出現皮損加重,應及時就醫。